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论坛
    吴 毅 刘红军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1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体解剖学已经进入数字解剖学阶段,以尸体、模型等传统手段展现解剖结构 已逐步被数学模型代替。数字解剖学改变了解剖学教学、科研及其临床应用的手段和内容。笔者从数字解剖学的 发展历史、优势、模型构建及其在三维可视化、医学形态学新发现、医学3D打印、数字化虚拟仿真、医学教学 的应用进行述评,并对数字解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论著
    李 丹 李建华 许佳佳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2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妊娠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在胎盘中的表达 及对生殖功能、子代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 只雌鼠、10 只雄鼠以2∶1 为一笼随机分为低氧组( 低压氧舱,模 拟6 000 m海拔)和常氧组( 青海省西宁市,平均2 200 m海拔)饲养,记录每组雌鼠受孕率,直至妊娠第20 天, 2 组妊娠大鼠禁食12 h 后,尾部采血测量空腹血糖,采取腹主动脉血液、取整个子宫,并剥离胎盘和胎鼠。记录 2 组妊娠大鼠子宫质量、胎鼠数量,计算2 组妊娠大鼠子代畸形率。ELISA 检测妊娠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H-E 染色观察低氧下胎盘组织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妊娠大鼠胎盘组织TNF-α、IL-10 阳性表达情况, RT-qPCR 及免疫印迹检测妊娠大鼠胎盘组织TNF-α、IL-10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妊 娠大鼠孕晚期子宫质量较轻;低氧组妊娠大鼠空腹血糖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低氧组妊娠大鼠受孕率降低, 胎鼠数量减少,胎鼠畸形率升高。低氧组妊娠大鼠胎盘结构不完整,血管分布增多,管壁增厚,绒毛发育缓慢且 数目减少,绒毛间质血管分布密集,基底膜增厚,可见少量炎症细胞,合体滋养层增厚界限模糊。与常氧组比较, 低氧组胎盘组织中TNF-α、IL-10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低氧环境下胎盘组织中的TNF-α、IL-10 表达 上调,可能与雌性大鼠生殖功能下降、不良妊娠有关。
  • 专题报道——智慧解剖学综述
    王子元 方 璇 陈春花 张卫光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528-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12
    动物行为是大脑底层神经计算最重要的外在体现形式。动物行为学作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其背后机制意义的 科学,在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动物行为采集手段的多样化,深度学 习已被应用于对动物行为数据的系统性处理和其背后规律的分析之中。有监督或无监督的深度学习能够极大提升 对动物行为范式的识别和分类的效率及准确性,并有助于对动物行为背后规律和生物学机制的探索。现对深度学 习在动物行为学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李海军 高 雅 张少帝 阿迪力江·外力 阿里木江·阿不都克由木
    解剖学杂志. 2025, 48(3): 185-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3.001
    足部是人体的重要负重与运动器官,其形态与尺寸受性别、年龄及族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对运动表 现与竞技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目前,关于足部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年龄、性别与族群间的 差异;影响足形态的各种因素;足部相关数据的采集方法;足形态研究的实际应用。梳理、归纳了现有文献中的 研究数据与结论,概述了足形态变异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测量方法,回顾了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
  • 论著
    宋 芳 李永红 李 娜 栾兆进 赵紫薇 宫晓玲 杨美霞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3
    目的:探究孕酮经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对蜕膜基质细胞(DSCs)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 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AP-1 的表达量;给予体外培养人 DSCs 不同浓度孕酮和AP-1 抑制剂SR-11302 处理,免疫印迹检测AP-1 和p-AP-1 的表达量;RT-qPCR 和免疫印迹 检测IL-8 表达量。结果:p-AP-1 在流产组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1 μmol/L 和1 μmol/L 孕酮组细胞 p-AP-1 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组IL-8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孕酮+SR-11302 组中IL-8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孕酮组;与对照组相比,孕酮组IL-8 和p-AP-1 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与孕酮组相比,孕酮+SR- 11302 组中IL-8 和p-AP-1 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孕酮通过AP-1 下调DSCs 中IL-8 的表达,为其用于防治促炎 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所致的早期自然流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综述
    黄智道 黎 力 沃吟晴 韩超峰 孙琳琳 熊 俊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6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1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6(PRMT6)是可催化蛋白质底物上精氨酸残基产生单甲基化和非对称双甲基化 的Ⅰ型PRMT家族成员之一,存在与其他Ⅰ型PRMT家族成员不完全相同的催化结构,且与其他Ⅰ型PRMT家族 成员的催化底物有所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RMT6不仅在肿瘤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炎症过程中 起到调节剂的作用。现就PRMT6的催化结构和催化作用以及在抗器官炎症反应和促器官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
  • 技术方法
    胡徐意 邓良杰 赵振富 王 军 蒋 威 蔡 松 骆锦辉 刘健华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67-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3
    为了解决传统人体骨标本脱脂技术的环保性和安全性问题。选取3 副青壮年人骨(40 岁左右)和3 副老年 人骨(65 岁左右),并分组。同一号骨左侧长骨采用传统方法脱脂;右侧长骨采用骨标本钻孔、恒温(35℃)浅 层脱脂、负压及超声波深层脱脂、乙醇巩固脱脂4 个脱脂步骤进行创新技术脱脂。对每个步骤进行脱脂率检测, 并与传统脱脂技术效果进行对比,以观察创新技术的脱脂效果是否达标。结果显示,6 副骨传统脱脂方法和创新 脱脂技术的脱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创新脱脂技术能够达到传统方法的脱脂效果,并且提升了脱脂技术的 环保性和安全性。
  • 教学研究
    刘成芳 石丽洪 皇甫平 刘继斌 陆 利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7
    以消化腺“肝”为例,探讨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实质性依据。 选取2021 级临床医学专业1、2 班共63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各环节中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并进行应用, 开展课前思政教育宣讲、课中实践、课后拓展等活动,并对授课前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课前相比, 授课后愿意学习急救知识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对生命的珍惜意愿显著增强,愿意戒酒及劝身边人戒酒的人数显 著增多。结果表明,将理想信念、健康中国及生命教育等思政元素恰当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个 人生活品质和职业素养,有益于学生生命价值体系的建构。
  • 综述
    王雪妮 李建华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64-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2
    人类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居住 的人群及白种人中更为显著。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来源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 少部分从饮食中获取。维生素D本身并不具有活性,在体内经过2 次羟化后才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作 用于靶器官或组织,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反应,主要是钙磷代谢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人类生育、妊娠及哺乳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回顾了近几年维生素D在生育、 妊娠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 论著
    张惠艳 刘斯文 李红岩 代荣琴 刘 颖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4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酪氨酸磷酸酶SHP2 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40 只小鼠均分为假 手术组、骨质疏松模型(Model) 组、Model+MSCs 组和Model+MSCs+SHP2 shRNA组;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 小鼠骨密度;后剥离小鼠的骨小梁组织,行H-E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记录;体外实验,将MSCs分为正 常对照(NC)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组、BMP2 +SHP2 shRNA组、BMP2+SHP2 mimic组;进行CCK-8 及其单克隆实验;使用免疫印迹检测MSCs中SHP2、ERK、cyclin D1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检测MSCs中成骨 细胞标志物。结果:给予MSCs处理后的骨质疏松小鼠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H-E 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骨 小梁显示正常,Model 组显示极差,Model+MSCs 组其骨小梁显示较Model 组明显增多;Model+MSCs+SHP2 shRNA组较Model+MSCs 组差;CCK-8 及单克隆实验结果显示NC组MSCs细胞增殖较少,BMP2刺激组细胞增 殖较多,BMP2刺激+SHP2 shRNA 组细胞增殖稍少于BMP2刺激组;在加入BMP2后,将MSCs中的SHP2 经过 shRNA转染处理后可以抑制ERK和cyclin D1及成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将MSCs中的SHP2 经过mimic 转染处理 后可以促进ERK和cyclin D1及成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论:MSCs中酪氨酸磷酸酶SHP2 可以通过激活ERK/ cyclin D1 信号通路从而使得MSCs增殖,进而治疗骨质疏松。
  • 论著
    袁 月 王丹鹤 李淑静 仵玉玲 董 欣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5
    目的: 探讨汉黄芩苷(WO)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 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DM)组及3 个不同浓度给药组(DM+WO 2、4、8 mg/kg)。通过腹腔注射 30 mg/kg 链脲佐菌素构建DM大鼠模型。ELISA 检测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丙二醛(MDA);免疫印迹测定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及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H-E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DM“三多一少”症状及肝病理损伤。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的生化指标AST、ALT、TC、TG、LDL-C、MDA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SOD水平 明显升高;肝组织Bax/Bcl-2 比值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表达显著降低,c-Myc 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 的表达显 著升高;各给药组肝组织病理形态有所改善且肝细胞凋亡状态有所减轻,其中DM+WO 8 mg/kg 组仅见少量凋亡 细胞。结论: WO对高脂饮食诱导的DM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教学研究
    王月媛 赵婷婷 司徒成昊 祝 辉 王 晖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4
    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成为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的重要 方向。以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设计覆盖实验教学全程的教 学方案,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基础实验教学与临床、科研深度融合的模式,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提 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反馈良好,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 论著
    徐颖博 袁沙沙 徐颖华 姚新宇 左 磊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7
    目的:探讨葛根素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对卵巢癌Caov3 细胞生长、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不同 浓度葛根素处理THP-1 细胞上清作用于Caov3 细胞,CCK8实验检测Caov3 细胞生长;ELISA 检测上清液中白细 胞介素(IL)-4、IL-10、IL-6 的含量;RT-qPCR 检测THP-1 细胞中IL-4、IL-10、IL-6 mRNA 的表达;克隆形成 实验检测Caov3 细胞克隆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aov3 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aov3 细胞凋亡标记蛋白(cleaved caspase-3/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的表达;Transwell 实验检测Caov3 细胞侵袭;免疫印迹检测 Caov3 细胞侵袭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黏连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 μmol/L 相比,葛根素 浓度升高至10 μmol/L 时,Caov3 细胞活力受到显著抑制;与0 μmol/L 组相比,10、20 μmol/L 剂量组IL-6 的含量 及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克隆细胞形成率、侵袭细胞数、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IL-4、 IL-10 结果则相反。结论:葛根素可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卵巢癌Caov3 细胞生长、侵袭,并促进凋亡,缓 解卵巢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 论著
    洪 帆 王富华 谭一清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39-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8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调节miR-431-5p/ 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qRT-PCR 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及HepG2 耐药细胞HepG2/CDDP 中DSCAM-AS1、miR-431-5p、SOX9 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1(MR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SOX9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HepG2 和HepG2/CDDP 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 实验、RIP 实验验证DSCAMAS1 、SOX9与miR-431-5p 靶向关系。结果: DSCAM-AS1、SOX9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miR-431-5p 低表达;与HepG2 细胞比较,HepG2/CDDP 细胞中DSCAM-AS1、SOX9表达、细胞活力显著升高,miR-431-5p 表达降低;沉默DSCAM-AS1抑制HepG2 和HepG2/CDDP 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 细胞耐药 性;抑制miR-431-5p 减弱沉默DSCAM-AS1对HepG2 和HepG2/CDDP 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的促进作用,促进 HepG2/CDDP 细胞耐药性;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 实验、RIP 实验证实DSCAM-AS1、SOX9 与miR-431-5p 的靶向关系。结论:沉默DSCAM-AS1可能通过调节miR-431-5p/SOX9 轴抑制HepG2 细胞增殖, 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 细胞耐药性。
  • 教学研究
    周 琳 叶翠芳 沈建英 刘向前 彭 挺 李宏莲 李 和 宇兴江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73-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5
    为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基于背景- 输入- 过程- 结果(CIPP)模型构建的课堂学习评价融于组织学 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选取本校2020 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6 个为研究对象, 采取自身前- 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课程前半程采用传统讲授法( 对照教学法),后半程采用融入了CIPP 课堂评价 的讲授法(CIPP 教学法),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结果显示,期末 试卷分析显示, 后半程章节相关试题( 采用CIPP 教学法)的主观题得分率(0.80±0.07)和前半程章节相关试题( 采 用对照教学法)的得分率(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CIPP 教学法对课堂学习 有帮助的占91.0%, 愿意教师继续使用CIPP 教学法的占72.0%。在理论课讲授时有机融入基于CIPP 的学习评价, 在操作上可行, 其促进课堂学习的效果,也被学生认可。
  • 论著
    马秀慧 杨梦怡 吴 曦 马成凤 马占兵 霍正浩 党 洁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53-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0
    目的:系统分析精神分裂症及孤独症患者利手的分布特点,探讨利手左移现象与精神发育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服务平台、PubMed 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利手与精神分裂症和 孤独症相关文献(1976 年—2022 年)。利用Stata 14 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做异质性检验及合并后结果分析,漏斗图和 Egger 检验评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的稳定性,Meta 回归检验影响文章异质性的来源。SPSS 26.0 进 行聚类分析和χ2 检验,探索不同人群非右利手分布可能的遗传学差异。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29 项研究,包含 5 95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对照24 725 人;孤独症患者94 人及其对照331 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 组及孤独症组非右利手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右利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孤独症组非 右利手比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非右利手比率最低。结论:利手在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中均 出现明显左移现象,在精神分裂症中男性较女性更为明显,有望成为筛选精神发育异常类疾病的宏观生物学标记。
  • 论著
    黄 岳 张 翔 庞学成 高洁凡 颜利求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28-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6
    目的:探讨白桦脂酸(BA)对卵巢癌A2780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CK-8检测 不同浓度白桦脂酸处理A2780 细胞24 h 对A2780 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0、5、10、20 μmol/L 白桦脂酸浓度处理24 h, 检测白桦脂酸对A2780 细胞EMT的影响;通过Oncomine 预测参与卵巢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亚型;0、5、 10、20 μmol/L 白桦脂酸处理A2780 细胞24 h,检测TGF-β2 的mRNA水平;将A2780 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 BA组、10 μmol/L BA组+2 ng/mL TGF-β2 组,检测TGF-β2 的加入是否能逆转白桦脂酸对A2780 细胞EMT、侵袭 迁移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白桦脂酸降低A2780 的细胞活力,其IC50 约为37.8 μmol/L。与0 μmol/L 组相比, 10 μmol/L 组和20 μmol/L 组白桦脂酸显著升高E-cadherin、降低N-cadherin、Vimentin 蛋白表达水平。Oncomine 预测显示TGF-β2 在卵巢癌和正常组织中DNA拷贝数和mRNA表达差异较为明显。与0 μmol/L 组比,5、10、 20 μmol/L 组白桦脂酸显著降低TGF-β2 水平。与白桦脂酸10 μmol/L 组相比,10 μmol/L BA 组+2 ng/mL TGF-β2 组 降低E-cadherin 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Smad2、Smad3 的 蛋白表达;增加侵袭细胞数,提高划痕愈合率和顺铂处理细胞的活力。结论:白桦脂酸可能通过抑制TGF-β2 相关 EMT信号发挥抗肿瘤作用,降低卵巢癌A2780 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耐药性。
  • 论著
    程红春 吴虎成 李一建 管慧君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4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09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 同源性2 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 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 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 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 年5 月- 9 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H-E 染色 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显色测定FoxA1 和YAP 的表达。体外培养KYSE150 细胞,分为FoxA1-NC 组( 干扰 FoxA1 对照组)、FoxA1-siRNA 组( 干扰FoxA1 组)、DMSO溶剂组( 培养基中添加DMSO)和PHPS1 抑制剂组 ( 培养基中添加SHP2 抑制剂PHPS1),免疫印迹检测FoxA1、p-SHP2、p-CREB 和YAP 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 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出 现黏膜充血、色泽灰暗,上皮层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学改变;食管癌组织中FoxA1、YAP 蛋白表 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实验中,FoxA1-siRNA 和PHPS1 抑制剂均显著降低KYSE150 细胞的p-SHP2、p-CREB 和 YAP 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但仅FoxA1-siRNA 能显著降低FoxA1 蛋白水平。结论:FoxA1 通 过联合SHP2 通路激活的CREB促进食管癌内YAP 高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进展。
  • 教学研究
    贺小平 任宝梁 李志杰 刘怡铭 董贤慧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8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笔者创新性地打造学研解剖微 信公众平台,作为线上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深入挖掘并传播人体解剖学 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最终形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以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为医学教育乃至更广泛学科领域的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参考。
  • 教学研究
    赵婷婷
    解剖学杂志. 2025, 48(3): 257-2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3.013
    “新医科”背景下,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成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研究探索了小鼠卵母细 胞发育虚拟与实践融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29 个学生在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后,理论测试成绩达(95.59±5.38) 分,平均成绩显著高于90 分基准,82.8% 的学生成绩≥ 90 分,表明其有效促进了生殖细胞相关知识的掌握。线下 实操中,75.9% 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 90 分,证实了虚实结合模式对卵母细胞识别等实践技能的提升作用。问卷调 查显示,融合实验在操作体验、学习倾向性方面显著优于纯虚拟实验,且更能提升临床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结果表明,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路径。
  • 简讯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4
  • 问题讨论
    周 圣 郝静文 张全鹏 易西南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8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9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 学实验教学基本条件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问卷形式通过网络进行调查。调查获得了81 所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和实验 技术人员现状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条件建设虽然有一个快速 发展时期,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实验材料获取存在诸多困难,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院校比较各地区 间差异较大;数字组织和数字人体应用的普及不均衡。我国大陆地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发展不平 衡,在教学环境建设、尸体材料收集、数字人体辅助教学等多方面还需努力。
  • 变异畸形
    徐宏健 张晓萌 魏爱俐 许凤燕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0-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0
  • 教学研究
    陳欣彤 王彦瑾 严翘楚 高静琰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7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16
    探索大学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成立了可视化协会,该协会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内容等信息转换 成图形或图像,在课后学习医学插画、论文配图和医学3D模型,从而帮助和提升医学生对医学形态学知识的掌 握与认知的全新社团。社团活动匹配人体形态学课程,开展线上可视化绘画课程活动。在进行了10 余场,174 人 次的活动后进行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社团活动的课程可帮助会员更好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课程培训中对结构的观察与绘图使得学生对人体器官的结构、毗邻关系以及疾病后的形态变化有了具象化的理解 和更正确的认知,同时提升了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可视化协会社团活动可以成为形态学课程课 后学习的有效补充,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质量。
  • 变异畸形
    黄炳轩 黄海霞 刘 丽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2
  • 变异畸形
    谢玮铭 吴炳锐 刘 战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1
  • 变异畸形
    魏颖洁 张学宸 李长征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3
  • 论著
    胡文武 廖永祥 汪 雄
    解剖学杂志. 2025, 48(3): 246-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3.0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缅佤族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的体型指标与体质形态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而明 确中缅佤族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 体型评价法,对中国佤族508 人和缅甸佤族368 人的体型指标进 行判定与分析。结果:中国与缅甸佤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3-5.6-2.7 和2.2-5.7-3.5;女性则分别为4.3-5.2-2.1 和4.2-5.4-2.4。中国佤族男、女的内因子值略高于缅甸佤族,而中因子与外因子值则低于缅甸佤族。中缅佤族男 性的3 种因子值在各年龄组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3 种因子值在不同年龄组间亦无显著相 关性,但骨骼发育、肌肉力量、脂肪含量及线性程度等指标在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之,中缅佤族男性之 间、女性之间的平均体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缅佤族男性线性程度较高,体型相对修长;女性皮下脂 肪分布较男性更为明显,体态较为丰满。总体上,男性多表现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则多呈现偏内胚层 的中胚层体型。
  • 简讯
    解剖学杂志. 2025, 48(1): 9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1.025
  • 专题报道——智慧解剖学论著
    王凯凯 王亚平 樊令仲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473-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02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新型机器学习技术,即非负矩阵分解(NMF)绘制个体化的小脑功能图谱,以探究 不同个体间小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差异及其与认知行为的潜在联系。方法:采用NMF技术对个体静息态脑功能数 据进行处理,获得反映个体特异性的非负小脑功能网络及其对应的非负时间序列。结果:NMF方法成功地在个体 水平上绘制了17 个具有显著个体异质性的小脑功能网络,建立了这些网络的拓扑模式与认知行为之间的预测模 型,揭示了个体间小脑功能网络的多样性。结论:本研究验证了NMF方法获取个体特定小脑功能网络的有效性, 并发现个体间小脑功能网络的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 个性化神经调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论著
    褚芳芳 齐春惠 张月霞 范佳琦 于树娜 肖培伦 蒋吉英
    解剖学杂志. 2025, 48(3): 192-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3.002
    目的:探讨褪黑素是否可减轻铁死亡诱导剂Ras 选择性致死小分子3(RSL3)诱导的AML12细胞铁死亡以 及褪黑素受体1(M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SL3 构建AML12细胞铁死亡模型,CCK-8 检测细胞活力, 利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Fe2+)、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免疫印迹检测MT1 及铁死亡相关 蛋白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利用褪黑素广谱受体拮抗剂N- 乙酰-2- 苄基色胺(Luz)和小干扰RNA 技术探讨MT1 敲低对褪黑素作用的影响。结果:RSL3 处理后AML12细 胞活力下降,GPX4表达下调,ACSL4 表达上调,细胞内Fe2+、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褪黑素预处理可拮 抗RSL3 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及活性铁和脂质过氧化积聚。RSL3 处理还导致MT1 表 达下调,外源性褪黑素可恢复其表达;使用Luz 和MT1 敲低均可削弱褪黑素对AML12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 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激活MT1,减轻RSL3 诱导的AML12细胞铁死亡。
  • 专题报道——智慧解剖学教学研究
    韩 硕 曹翠丽 张喜平 赵雪汝 陈 欢 陈子怡 杨佳音 崔慧先 张展翅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542-5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17
  • 专题报道——智慧解剖学论著
    侯二飞 李志军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483-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04
    目的:应用可视化数字人技术,开发儿童下颌骨生长发育模型,以增强正畸矫正设计的可视化效果,提升 矫正过程的效率和精确度。方法:从已建立的6 岁男童冷冻切片数据集,通过灰度图像阈值结合Photoshop 2020 软件图像处理功能,手动提取数字儿童下颌骨数据集。应用表面建模技术将提取的下颌骨数据集转化为可视化下 颌骨模型,并以STL格式保存。依据儿童正畸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应用Mimics 21.0 软件处理其影像资料, 提取下颌骨模型。结合下颌骨生长发育规律和患儿测量数据开发出下颌骨生长发育模型。在干燥下颌骨标本上进 行直径为10 mm和5 mm圆形及长条形孔洞实验,验证下颌骨生长发育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开发出正畸设 计中的下颌骨生长模型。结论:应用可视化数字人技术构建下颌骨生长发育模型,为正畸矫正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下颌骨模型;正畸设计;正畸矫正预测;儿童
  • 综述
    罗 滨
    解剖学杂志. 2025, 48(3): 252-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3.012
    运动对心脏保护及心血管健康效益已得到广泛认可。运动通过诱导心肌生理性肥大、改善线粒体代谢、调 节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状态,提高心肺适能等机制,改善心血管代谢,降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并在 疾病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运动通过促进相关运动因子分泌,诱导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胰岛 素敏感性和机体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产生良性效应。研究运动对心血管结构功 能的积极作用及防治相关疾病机制,对安排合理的运动健康促进行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 论著
    肖靖炜 李 明 王 滇 黄燎原 刘建磊 徐方竹 刘玉新
    解剖学杂志. 2025, 48(2): 103-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2.002
    目的:探索髋臼骨折前路腹膜外解剖学靶向手术路径,逐步实现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微创技术需求。 方法:新鲜中国成年人遗体标本,给予动脉血管灌注。仰卧位状态下,选择髋臼前柱、前壁、臼顶、内侧四边体、 坐骨大切迹5 个最常见骨折部位,测量上述区域直径≧ 2.0 mm 血管的分布位置和密集度。拟定血管与骨骼最短直 线距离0 ~ 5.0 mm 为Ⅰ级极度危险,5.0 ~ 10.0 mm 为Ⅱ级高度危险,10.0 ~ 20.0 mm 为Ⅲ级一般危险。在半径 30.0 mm 范围内动、静脉血管分布数量≧ 10,8,6 条,分别拟定为A级极度危险区/B 级高度危险区/C 级一般危险区。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拟定5 个区域的血管保护级别。总结避让重要血管的腹膜外靶向微创手术路径通道。结果: Ⅰ级极度危险血管为死亡冠,闭孔动、静脉,股动、静脉,臀上动、静脉,需Ⅰ级保护。Ⅱ级高度危险血管为髂 腰动、静脉,髂内动、静脉及其分支,髂外动、静脉,臀下动、静脉,需Ⅱ级保护。Ⅲ级一般危险血管为腹壁下 动、静脉,脐动、静脉,睾丸动、静脉,需Ⅲ级保护。A级极度危险区位于坐骨大切迹。B级高度危险区位于耻 骨上支闭孔区、臼顶、内侧四边体。C级一般危险区位于前壁。直径≧ 5.0 mm 血管损伤后大出血,可致快速死亡, 包括髂总动、静脉,髂外动、静脉,髂内动、静脉。5 个区域的血管保护级别依次为ⅠA有臀上动、静脉,闭孔动、 静脉,死亡冠血管;ⅠB有股动、静脉。ⅡA有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ⅡB有臀下动、静脉。ⅢB有睾丸动、 静脉,子宫圆韧带动、静脉,脐动、静脉。耻骨上支、前壁(2 处)、臼顶部、弓状线坐骨大切迹区域为腹膜外靶 向髋臼骨折微创路径。新发现3 处以往解剖学著作和文献均未描述的动脉血管,直径1.0 ~ 1.5 mm,分别命名为 死亡冠血管的耻骨后营养支、臀上动脉腰大肌支和腹膜支、髂肌血管髋臼顶营养支。结论:本研究为创伤骨科手 术机器人完成髋臼骨折精准微创手术提供了5 种靶向路径通道,可快速到达髋臼5 个靶向骨折部位,减少对非骨 折区域正常组织的医源性损伤。新发现的3 处血管丰富了髋臼血管解剖学,对避免术中血管损伤出血有重要意义。
  • 专题报道——智慧解剖学论著
    白 贺 滕 野 冯 蕾 孟海伟 汤煜春 刘树伟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467-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01
    目的:旨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获得更精确的海马头、体、尾的分割结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展示。方法: 在103 例青少年大脑MRI数据集上,采用半监督分割方法,充分利用有标注数据和无标注数据,使用2 个子网络 进行协同训练,每个子网络不仅通过有标注数据进行训练,还对无标注数据进行预测以获得伪标签,再使用伪标 签指导另一个子网络的训练过程。结果:实验和可视化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有标注数据和无标注数据上均实现了 较好的海马分割,海马头、体、尾均显示了较好的形态结构。结论:所提出的方法与系统可帮助临床医生更清楚 地观测海马,并完成更精确诊断与分析。
  • 教学研究
    张家琪 刘子建 唐小雅 张可欣 江 瑶 彭会明
    解剖学杂志. 2025, 48(2): 166-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5.02.015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度加工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促进深度 学习的研究。为探讨在局部解剖学中引入“示教标本”的标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本文随机选取 2018 级 和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5 年制各1 个班学生,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示教标本”的标准,促进学生 深度学习,指导学生解剖出清晰的结构,做出精美的 可以示教的标本,通过第三方教师( 非任课教师)巡 回观察评价课堂氛围,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这种 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通过学习成绩评估教学效果。第 三方教师巡回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课堂氛围好;调 — 167 — 1976 年美国学者 Ference Marton 和 Roger Säljö 首次提 出并阐述了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2 个概念,联名发表了《学 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不同于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 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 之上的学习,对知识产生高阶层次的认知和思考,更多地需 要学生内部的驱动[1]。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 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其融入已有 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 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 方式[2]。黎加厚教授是最先介绍深度学习概念的中国学者[3], 之后众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深度学习[4-5]并将其运用在教学 中[6-7]。局部解剖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 但由于局部解剖学课时较少,内容偏多,知识点零散,难以 快速记忆掌握,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知识 掌握不牢。 如何突破教学的窠臼,如何培养具备主动性强、 沟通协作、创新思维的人才,是局部解剖学学习面临的重 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在局部解剖学解剖操作 中引入“示教标本”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细的 示教标本,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ness, SC)的教学理念[8-9],建立“局部解剖 学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协作、创 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解决当前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研究对象为2018 级和2019 级临床医学二大班 5 年制本 科生,随机选取2018 级和2019 级临床医学二大班1 个班作 为实验组,余下班级作为相应年级对照组,学生在年龄和基 础知识上无显著差异,师资配备均为本系教龄10 年以上的 资深教师,采用同版教材,授课学时一致。局部解剖学课程 设置 72 学时,每周 2 次课,每次 4 学时,共18 次课。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后的 巩固延伸,无小组讨论,教师首先简介本次课的内容,并指 出需解剖出的层次和结构,然后给学生播放解剖操作录像, 最后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实验组教师提前2 周将教学大纲、 教学进度、学习内容及相关示教标本制作流程在QQ 群和微 助教平台推送给学生,供学生自学使用,课堂时间,学生除 需解剖出重要层次和结构外,还需按照示教标本制作流程完 成相关示教标本的制作,课后继续巩固延伸。 1.2 实验组教学设计与实施 1.2.1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示教标本制作流程的撰写 在学 习之初,课程组教师就拟定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示教标本的 制作流程。应用于5 年制本科生的72 学时局部解剖学教学 中,不包括开颅取脑和盆腔解剖,所以示教标本的制作主要 集中在四肢和内脏,包括上下肢各大关节、气管支气管、肺、 心、肝胆、脾、肾、膀胱、胃、十二指肠、空回肠、集合淋 巴滤泡、回盲部、结肠、睾丸等。根据教学内容,每1~3 次 课布置若干个示教标本的制作。教师认真撰写标本制作流 程,并附上解剖图片,引导学生逐步做好精美的示教标本, 并在制作的过程中将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加深理解和 记忆。示教标本制作流程提前2 周公布,以便学生提前学习。 1.2.2 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随机分为 6 组,指定组长,各 种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强调课下的自主学习,督促学生观 看教学视频,及时完成微助教群作业、课前预测试等环节。 以组为单位讨论解剖出的主要结构和示教标本制作感悟及 相关知识,课堂时间派代表讲解,每次课每组分配 1 名学 生讲解本组分配的示教标本,同时要求对其他组示教标本也 要熟悉,准备提问的问题,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1.2.3 课前知识传递 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目标,自主完成对系统解剖学相关内容的复习,自行观 看局部解剖学PPT和相关视频,学生完成以上自学任务后, 完成网上课前小测试。教师及时记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加学生的谈论交流,答疑解惑,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1.2.4 课堂教学 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重难点理论 知识讲解、播放教学录像、学生解剖操作、学习小结、发放 示教标本制作流程等几个部分。 ①重难点理论知识讲解,教师运用PPT、图谱、模型和 标本讲解本次课的重难点,发布示教标本任务、指出需要解 剖出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解答学生们自学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②教学录像,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学生课前已经 自行观看,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 的疑问。教师对集中的知识难点和问题进行讲解,并发布教 学任务和标本制作任务,推动学生深入学习。③学生解剖操 作与个性化指导,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解剖操作,有 主刀、助手、技术指导和顾问 4 种角色,教师巡回,了解 学生操作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④标本展示应用,解剖完毕后,每组选取一名学生讲解解 剖出的主要结构和变异结构以及示教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感 悟和注意事项。随后便进入轻松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积 极地对各组作品给予评价或提出建议,教师控制互动过程、 调节互动气氛。⑤总结点拨,课尾,教师对各组的作品及学 习表现给予总结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及时对各组学生 的解剖操作和讲解情况予以反馈和点评,促进学生的积极 性。学生观看优秀标本,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批判性思维。之后,小组间进行自评和互评,组间评价, 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认可度高,总体支持度为 91.67% ;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标本考试成绩、 理论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和 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 论著
    刘 佳 严金金 纪贤芬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500-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07
    目的:探究麦冬皂苷B(OPB)调节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 锌指转录因子Snail 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 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OPB干预人宫颈癌SiHa 细胞的存 活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SiHa 细胞共分为6 组,即SiHa 组( 对照)、L-OPB 组(5 μmol/L OPB)、M-OPB组 (10 μmol/L OPB)、H-OPB组(20 μmol/L OPB)、Jagged 1 组(H-OPB+Notch1 信号激活剂Jagged 1)、DAPT组 (H-OPB+Notch 信号抑制剂DAPT)。分组处理24 h,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分析迁移,Transwell 实验 分析侵袭,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免疫印迹检测EMT和Notch/Snail 通路蛋白表达。通过宫颈癌小鼠模型比较对 照组( 生理盐水灌胃)和OPB组(OPB灌胃)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中Notch 和Snail 的表达。 结果:与SiHa 组相比,L-OPB 组、M-OPB组和H-OPB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依次减少, 凋亡率依次增加;与H-OPB组相比,Jagged 1 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增加,凋亡率减少; DAPT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减少,凋亡率增加。与SiHa 组相比,L-OPB 组、M-OPB 组和H-OPB组细胞E-cadherin 表达依次增加,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 表达依次减少;与 H-OPB组相比,Jagged 1 组细胞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 表达增加,E-cadherin 表达减少; DAPT组细胞E-cadherin 表达增加,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 表达减少。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OPB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及Notch、Snail 阳性表达率减少。结论:OPB可能抑制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 机制可能与Notch/Snail 通路失活有关。
  • 论著
    王咸春 曹国森 朱正道 郑小妹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506-5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08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使 用5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 细胞建立肝星状细胞活化模型,使用2~32 μmol/L 的汉黄芩苷分 别处理TGF-β1 诱导的LX-2 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最佳给药浓度。将LX-2 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 组、汉黄芩苷药物组( 浓度分别为4.0、8.0、16.0 μmol/L)、汉黄芩苷+PI3K 激活剂组(16.0 μmol/L 汉黄芩苷 +P740Y-P),分别检测LX-2 细胞凋亡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磷酸化磷酸肌醇3- 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p70 核糖体 蛋白S6 激酶(p-p70S6K)蛋白表达。结果:4~32 μmol/L 的汉黄芩苷可显著抑制TGF-β1 诱导的LX-2 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 组α-SMA、Ⅰ型胶原、Ⅱ型胶原、p-PI3K、p-AKT、p-mTOR、p-p70S6K 蛋白表达水平 显著升高;与TGF-β1 组比较,汉黄芩苷浓度为4.0、8.0、16.0 μmol/L 处理的LX-2 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α-SMA、 Ⅰ型胶原、Ⅱ型胶原、p-PI3K、p-AKT、p-mTOR、p-p70S6K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 P740Y-P 可部分逆转汉黄芩苷对TGF-β1 诱导LX-2 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论:汉黄芩苷通过抑制PI3K/AKT/ mTOR/p70S6K 通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
  • 论著
    宋彦庆 杜章辉 王敬静
    解剖学杂志. 2024, 47(6): 518-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1633.2024.06.010
    目的: 探讨桃叶珊瑚苷调节Notch/Hes-1 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 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 桃叶珊瑚苷低剂量组、高糖+ 桃叶珊瑚苷高 剂量组、高糖+ 桃叶珊瑚苷高剂量+Jagged-1 组。CCK-8 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PI 染色分别 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凋亡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自噬小体;免疫印迹检测ARPE-19 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 (LC3Ⅱ /LC3Ⅰ、p62)、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Notch/Hes-1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高糖组ARPE-19 细胞OD450 值(24、48 h)、自噬小体数量、Bcl-2、LC3Ⅱ /LC3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 凋亡率、胞核固缩的ARPE-19 细胞数量、Bax、p62、Notch、Hes-1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高糖组相比,高糖+ 桃叶珊瑚苷低剂量组和高糖+ 桃叶珊瑚苷高剂量组ARPE-19 细胞OD450 值(24、48 h)、自噬小体数量、Bcl-2、 LC3Ⅱ /LC3Ⅰ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胞核固缩的ARPE-19 细胞数量、Bax、p62、Notch、Hes-1 蛋白 表达显著降低;Jagged-1 可减轻桃叶珊瑚苷对ARPE-19 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桃叶珊瑚苷可能通过抑制Notch/ Hes-1 信号通路促进自噬,进而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